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以文化基因为纽带 抓住机遇开创未来——国家技术转移东中心第一期总裁讲堂精彩开讲

“一个成功的人肯定有自己的人生规划,一个成功的企业也必然讲求战略部署。”这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总裁、上海杨浦科技创业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谢吉华在谈及他整个创业经历时,给我们讲述的信条。

6405

5月16日上午9时,在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二楼活动大厅,由谢总为主讲人的总裁讲堂第一期正式开讲。以“成果转化创新之总裁观点,总裁心中的创新团队协同”为主题,谢总以东中心的历史使命,技术转移转化现阶段的难点和未来工作的规划展望,到东中心和杨创的企业文化以及成果转化的团队配合为切入点,为我们呈现了技术转移板块的宏伟蓝图,他以广阔的胸襟,宽广的视野,与时俱进的思维刷新整个团队成员对于技术转移领域的认知,赋予整个团队更大的能量去实现自我驱动,通过创新创造来改变未来世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整个技术转移领域正在发生着剧变,这种变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时代造成的。从党的十一大到十八大,短短几十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从贫瘠到小康的飞速跨越,但发展至今也由此出现产能过剩,资源不足的弊病,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场不得不改变国家命运的变革,国家开始意识到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唯一道路,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上政府明确提出创新发展驱动战略的国家发展方针,这对于当时同样也正面临着杨创发展瓶颈期的谢总看到了希望。

6404

作为科技服务企业,杨创也在寻求自身的突破和改变,谢总深知与其在孵化器同一领域搞垄断,进行同质化竞争,不如把握住这个重大的历史机遇,顺势而为,坚决承担起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的使命,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他意识到只有迎难而上,做出更大的格局,杨创才有未来发展的道路。所以谢总决心二次创业,才有了从杨创到东中心成立的过程。

“搭建技术转移平台,形成成果转化体系”

 技术转移的目的是把技术转变成生产力,形成可持续发展,推动整个社会文明进程。但是现在却面临着诸如技术与生产之间存在割裂,技术发明到产业化过程中的链条不顺,没有整合的资源市场等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6403

东中心的定位是做平台的平台,这是市场需求,也是行业需求。要想实现成果转化快速落地,技术发明顺利过渡到产业化,必须要和市场相结合,靠资本做嫁接。东中心的角色不是简单的中间撮合者,而是以自身优势搭建一个能够融合汇聚各类需求端和供给端的平台,通过链接上下游企业形成一个庞大的技术转移体系,最终成为制定行业市场标准规范的龙头企业。目前东中心正在筹备的上海交易所的改制正是现形势下技术资本化的实践路径,未来将形成交易体系+服务体系+资本体系三方结合的技术转移转化的多层次生态体系,不断完善功能平台的建设。

做开放式平台是技术转移转化发展的必然之路,一家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联合更多的企业,共享资源数据,培养更多的人才和专业机构一起来做技术转移,这个成果转化才能获得持久性的发展。不仅如此,还要具备国际化的眼光,要想主宰技术转移的未来必须有革命性的变革,东中心构建出的技术转移的平台是无国界的,从美国波士顿园区到伦敦分中心项目即将落地,每一步都在实践全球布局,对于未来东中心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协作是团队的文化基因”

“思变”是谢总一直能够走在行业前端的原因,所以他自2001年担任杨浦创业中心总经理以来,先后主导两次创业中心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立了被誉为全国孵化器五大发展模式之一的“杨浦模式”,将创业中心管理运营的孵化面积从6000平米发展到100万平米,资产总值由4500万元增加到近30亿元,成为上海市资产规模最大、服务功能最完善的科技企业孵化器,探索走出了一条“公益与效益”相结合,具有杨浦特色的孵化器可持续发展道路。现在他又怀揣着无限的激情投身于技术转移转化事业,做着“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先例可借鉴”的技术转移模式探索,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们做的是创新的工作,创新的工作就是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从另一角度去思考,没有前人模式反而不容易被标准化固有思维禁锢”。

创造让我们更懂得奉献,激励我们不断学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今,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只有懂得团队协作的企业才能走得更远。热爱与向往是支持团队成员创新创造的源生动力,东中心的团队要凝结成一股合力,乐于分享,有大胸怀,和舍我其谁的勇气。

一堂课下来,谢总讲的大汗淋漓,东中心的伙伴们听得酣畅淋漓,内心的激情和信心被彻底激发,让我们感悟到:未知并不可怕,只要敢想敢为,不断创造,不怕犯错,大胆实践,努力进取,就能创造无限可能!

follow:

Hot News

通知公告

Subscrib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